ob欧宝娱乐体育网页版入口

《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年)

发布时间:2024-09-06 04:04:10

  来源:ob欧宝娱乐体育网页版入口

  《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生猪生产发展规划,是“十三五”期间生猪生产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猪肉占整个肉类产量的比重一直稳定在64%左右,是肉类消费的大多数来自,是我国城镇和乡村居民不可或缺的“菜篮子”产品。长期以来,我国猪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发展生猪生产,对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受内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新旧矛盾交织叠加,问题越发凸显。

  2、资源约束趋紧。土地资源短缺成为生猪规模养殖发展的重大制约,蛋白饲料原料对外依存度高。

  3、国际竞争加剧。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猪养殖的劳动生产率、饲料转化率、母猪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较高,没有竞争优势,猪肉进口的压力加大。

  4、疫病隐患凸显。我国生猪疫病流行状况复杂,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给生猪生产发展带来隐患。

  5、市场波动加深。最近一轮猪周期和禁养限养叠加,产能下调、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总的来看,当前生猪养殖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制约条件增加,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一些地方和养殖场户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受一定的影响,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的关键时期,发布《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破解制约当前生猪生产发展的难点问题,快速推进生猪养殖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逐步熨平“猪周期”,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有很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意义。

  二、《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十三五”期间的总体思路,贯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调结构、转方式两大抓手,推进种植、养殖和屠宰加工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突出现代种业、标准化养殖、质量安全和疫病防控四个关键环节,确立“提素质、增效益、稳供给、保安全、促生态”五大目标。提出了四条根本原则,转变方式,提质增效;优化布局,绿色发展;龙头带动,产业融合;消费引领,政策支持。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猪肉产量在“十二五”末基础上稳定略增,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2%,粪便综合利用率大于75%等。

  综合考虑各地生产发展基础、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禀赋、消费偏好和屠宰加工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4个区域。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重点提出了八项任务。

  1、建设现代生猪种业,深入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推进公司集团育种和联合育种。

  2、提升饲料兽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型饲料添加剂,开发环保型饲料产品,培育兽药产业集团,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

  3、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规模养殖场自动化装备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4、推动废弃物综合利用,调整优化养殖区域布局,促进生猪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5、加强生猪屠宰管理,以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为主攻方向,促进屠宰行业结构调整。

  三、立足于新常态的大背景,着眼于生猪生产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注意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1、在发展目标上,更看重保供给、保生态、保安全的有机统一。在发展思路中明白准确地提出“提素质、增效益、稳供给、保安全、促生态”的总体目标,具体发展目标把总量目标、规模化发展水平和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步推进。

  2、在发展方式上,更看重提质增效和可持续。立足推进生猪生产转型升级,明白准确地提出发展规模养殖、建设现代生猪种业等措施,提高饲料转化率、母猪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

  3、在经营理念上,更看重全产业融合发展。《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明白准确地提出了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基本思想,各区域发展重点把种植、养殖和屠宰加工三个环节给合一起通盘谋划,主要任务统筹考虑种业、饲料兽药、屠宰加工到产业化经营各环节。

  4、在区域布局上,更看重发挥优势。结合各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在评估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区域优势互补,把全国划分为四大区域,重点发展区是传统主产区,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稳定我国猪肉供给的核心区域;约束发展区环境压力大,要控制总量,优化布局,提高粪便综合利用水平;潜力增长区资源优势显著,要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适度发展区要突出区域特色,发展地方特色生猪产业。

  四、主要从生产和市场两方面入手,坚持政府调节和市场调控相结合,实现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

  1、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规模化水平提升了,保障稳定供给的产业基础就稳固了,同时可更好地避免散养户发展的盲目性,减少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现象。《规划》从标准化示范创建、加大政策扶持等多方面支持规模养殖发展。

  2、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加大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发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作用和发展农民营销合作组织等途径,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产销衔接。

  3、加强监测预警。加强生猪市场、屠宰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强化生产和价格动态监测分析,发布生猪生产和市场行情报价信息。加强形势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科学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市场心理预期。

  五、随着农户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种植养殖经营主体逐渐分离,传统种养结合的模式被打破,养殖污染问题成为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总的考虑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补短板上下功夫,统筹生猪生产和环境保护,在生产发展中同时解决生猪养殖污染问题。

  1、优化区域布局。以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将全国划分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4个区域,其中,把京津沪地区和南方水网地区11个省市划入约束发展区,明白准确地提出保持总量稳定,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实现合理承载,推动绿色发展。

  2、深化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在推行生猪标准化养殖的基础上,创建内容更突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2016年计划在南方水网地区创建100个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

  3、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以生猪大县为重点,通过对工作机制、责任落实、发展模式、发展规划、政策体系和技术支撑等六个方面做考核,整县推进粪便综合利用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促进生猪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完善有机肥生产、使用补贴政策,落实畜牧业发展扶持资金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支持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

  5、完善种养循环机制。总结推广经济适用粪便综合利用模式,积极探索PPP(政企合作模式)运行机制,打通粪便还田利用通道,促进有机肥就地就近综合利用。

  六、种业是生猪生产发展的基础。保障猪肉产品稳定供给,必须有自己的种业支撑和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规划》把建设现代生猪种业作为第一个任务,具体措施有五个方面。

  1、推进种猪联合育种。继续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以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为重点,推进公司集团育种与联合育种。

  2、打造华系种猪品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突出“杜、长、大”品种的本土化选育,着力提升生长发育性能和繁殖性能,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

  3、强化种猪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以种猪登记和生产性能测定为基础,以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和遗传评估中心为载体,构建种猪质量评价体系和信息发布平台,推进种猪优质优价。

  4、促进地方品种保护与开发。据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我国共有地方猪种资源80个,其中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有42个。以国家级保护品种为重点,建立资源动态监测机制,促进地方品种资源有效保护和有序开发。

  5、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继续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和良种补贴等政策项目的基础上,《规划》明白准确地提出支持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

  七、生猪屠宰是生猪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屠宰企业布局与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紧密关联。《规划》提出要根据生猪养殖产业区域优势,合理调整优化屠宰企业布局,积极地推进养殖屠宰结合;推进“就近屠宰、冷链配送”经营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优化生猪屠宰企业布局,推行就近屠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养殖企业、屠宰企业互利互惠,融合发展,推动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有效保障肉品质量安全。

  1、减少生猪疫病传播,推进就近屠宰,减少长距离跨省调运,能够大幅度降低疫病跨区域传播风险。

  2、降低生猪调运成本,屠宰企业在优势产业区就近设厂,能轻松实现养殖、屠宰产业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和运输成本。

  3、实现养殖屠宰共赢发展,通过养殖、屠宰“产销衔接,场厂挂钩”,解决养殖企业生猪销售后顾之忧,同时也为屠宰公司可以提供稳定猪源。

  4、保障肉品质量安全,通过养殖屠宰签约购销,推进标准化养殖、标准化屠宰,改善养殖条件,改进屠宰加工工艺,有效提升肉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